我總說,「氣味是找回憶的最佳線索」,在日常生活中,我用各種香氣-蠟燭、香水、花朵、精油、肥皂……滿足嗅覺,同時也用以記憶很多時刻;這些喜歡的味道,為我帶來愉悅滿足。
為了要更深入認識「香味」的來源,我到普羅旺斯,到香水之都格拉斯(Grasse)一探究竟,到馬賽見識正宗馬賽皂的製法,也到佛羅倫斯,那間從16世紀便開始調配香水的古老藥房,沈浸在各種氣味裡。
旅行千山萬水,回到自己的土地上,才發現,原來台灣的香氣也是如此值得驕傲,因為一趟苗栗三義的小旅行,「台灣香氣」,在我眼前立體了起來。(延伸閱讀:用寶島的氣味 安神定心)
這是「茅鄉炭坊」帶給我的體驗。
三義雙湖村的「茅鄉炭坊」,是一座藏在樹林與古道間的小社區,一探究竟前還得先爬上一小段山坡道,之於生活城市太久的人們,彷彿開啟旅程的儀式。只是十分鐘,便見識了早期農人、工人們的挑炭之路,還被隨手可拾的香茅樹葉、相思樹、油桐給驚喜許久。
在抵達茅鄉炭坊前的一段坡道,曾是早期往來交通要道與山區的必經之路
用摩登的語彙來說,茅鄉炭坊就是一座「Atelier」-氣味的工坊。抵達時,眼前是幾座大型的蒸餾機,以柴燒方式運作著,蒸氣煙霧四周,散發出各種熟悉的、卻又難以清楚形容、如森林般、樹林的氣息,四周有一簍簍潮濕、剛粹取後的碎木,也散發淡淡香氣。
茅鄉炭坊主人解釋,這是台灣檜木、香茅、樟樹、肖楠…的味道。(延伸閱讀:五種台灣植物 蘊藏氣味療癒妙方)
經過高溫高壓燒製過後的碎木屑散發著陣陣木頭香氣
三義以木雕為人所知,其實上世紀也曾經以提煉精油及和炭產業聞名,台灣香茅的主要栽種區就在這一帶;50年代時,台灣香茅油產業蓬勃,曾創下世界出口第一的外銷奇蹟,然而,隨著人工香料問世,純天然的香茅油被化學加工品取代,三義的香茅油傳奇也被漸漸淡忘。
茅鄉炭坊創辦人羅萬真的父親,就是當時三義提煉精油代工為業的匠人之一,20多年前,羅萬真為了照顧父親、也想念家鄉的氣味,還有對聚落發展的使命感,重啟了煉油工坊。
堆疊著木頭及其他原料的香茅寮(Photo/許育華)
承襲古時的煉油燒炭工藝,羅萬真與兒子羅志方重新建造起香茅寮和相思炭窯,自行栽種香茅,收割、日曬,並延續阿公的古法蒸餾法,以傳統人工柴燒的方式製成精油與純露。(認識匠人:父子古法傳承的台灣精油香|三義茅鄉炭坊)
步驟約莫是這樣的:將日曬後的香茅草,利用水蒸氣,經過冷凝器,將蒸氣轉換為液體,再透過油水分離,萃取出純正天完全然的精油與純露。
經過高壓爐提煉過後的香茅草(Photo/茅鄉炭坊)
工坊內有各式各樣的木塊展示著,這也都是提煉精油的原料;我一塊一塊聞,每塊木頭都各有面貌、香氣濃郁,很熟悉這些味道卻說不上來名字,原來,它們是牛樟、芳樟、紅檜……身為台灣人,這些我們從小聞到大的味道,紀錄著我們在島嶼旅行中某一片小森林的味道,曾經住過的飯店裡的精油氛圍,某個山上民宿裡的氣味…..而我卻汗顏地比較記得薰衣草或迷迭香,茅鄉真是給我了上堂課啊!(看更多旅行中的氣味:茶籽堂X沈方正:植入台灣原生植物氣味,打造貼近土地的旅宿體驗)
茅鄉工坊有裡有木炭窯、和完整的煉香茅、樟腦、檜木精油的設備,有原料,也有成品,它雖然樸素,卻充滿著主人的匠人真心,和與土地緊密連結的動人氣魄。
承繼著家傳的製炭及煉油專業,羅萬真正專注將木屑從燒爐裡取出
在親眼見識到原來精油與精露是這樣子被製造出來,知道樹木與植物,經過粹煉後而成的金黃色液體,能持續為我們的日常嗅覺帶來愉悅與放鬆氣氛,如此的「第一手」香味體驗,是難忘,也讓人安心。
最後,我將牛樟與芳樟精油裝入旅行箱,心想無論旅行到哪裡,我都帶著台灣的香氣陪伴。
帶著台灣樹木香氣的精油跨過半個地球與遊子相伴(Photo/許育華)
跟著匠生活深入苗栗,認識台灣氣味:跟香氣設計師走入自然、香氣療癒創作|苗栗一日遊
更多苗栗土地故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