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花瓶要怎麼摔,也是很講技巧的!」摒棄傳統先剪出形狀、再黏貼上骨架的剪黏技法,陳三火選擇觀察破碎陶瓷的形狀和適合的位置,反倒為作品賦予栩栩如生的新靈魂。
「傳統的剪黏,都在屋頂上。」四百年的剪黏工藝,多半藏於廟宇屋脊上,需要先以鋼筋水泥打骨、再以陶瓷片做肉,經過細膩的剪、裁、黏、嵌,才能打造出精緻的人像與雕飾。但在時代的變遷下,快速以模具產出成為主流,大幅削減了剪黏創作的獨特性,也讓工法逐漸式微。
陳三火認為只有藝術化、生活化,才能讓剪黏工藝得以傳承。於是挾著一甲子的純熟技藝,以更多元的素材和技法創作、創新,打造全新面貌的剪黏作品。走一遭廟宇了解剪黏藝術、看一次陳三火師傅的作品,親自感受古老技藝嶄新的靈魂,讓傳統工藝走出廟宇、進入生活。
跟著匠人剪黏,這樣生活。
人稱火獅的陳三火,文化部列為文化資產的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,用碎瓷瓦及玻璃創作神廟作品、修復歷史古蹟。
『 2020文化部登錄國寶匠人獨家導覽及指導剪黏創作 』
藉由匠生活專業的旅遊規劃打造出精緻體驗行程,我們提供私人包團與企業訂製讓您無後顧之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