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生活

SAiOLOGY

line
用好茶說宜蘭的故事 - 正福茶園第四代游正福

用好茶說宜蘭的故事 - 正福茶園第四代游正福

匠人匠心
2021/03/06
緊鄰中央山脈的宜蘭冬山鄉,是宜蘭重要的茶葉產區,當地的正福茶園,已經傳承至第四代;這個老字號茶園以自然農法,加上革新的製茶工藝,做出無農藥的有機好茶。

第四代負責人游正福,在返鄉製茶的歷程中,重新認識了宜蘭歷史及文化脈絡,希望透過茶葉製作與茶食重塑在地認同,讓宜蘭的茶滋味、地方面貌、文化的傳承,更強而有力地驚艷每個人。


宜蘭正福茶園的有機茶園
正福茶園採用自然農法種植,種出無毒無農藥的好茶

曾任跨國科技廠商工作的游正福,近十年前回家接手阿公當年以他這位孫子命名的「正福茶園」,從種植、生產到販售一手包辦,並從「慣行農法」逐步轉型至有機茶園,推廣無毒無農藥的宜蘭茶,完全自產自銷。

同時間,游正福更希望跟大家分享宜蘭茶的發展史,「我想把宜蘭種茶的脈絡跟歷史找回來,讓自己人先建立認同,才能跟別人說宜蘭的特色。」這位第四代的匠人有著滿腔熱血。


在宜蘭成長的游正福,希望能用茶跟更多人分享宜蘭的故事

從「武荖坑名茶」開始

「以前宜蘭很封閉,因此保留了很多獨特的文化跟特色,但也因為太生活化了所以不被重視。很多宜蘭人自己也不認識宜蘭茶,更不會想到要去保留茶文化。」游正福感嘆說著;自從雪山隧道通車後,便利的交通吸引外地人進駐,傳統的地景與文化也漸漸改變,「如果連我們當地人都沒有好好認識宜蘭特色並加以保存的話,很多就會慢慢消失了。」

因此,他開始考究、發掘宜蘭在地種茶史。「宜蘭從清代就開始種茶,日治時期幫日本人代工,產出著名的『武荖坑茗茶』。」游正福這些年來四處拜訪耆老,追本溯源,更發現過去的製茶設備許多居然是以木頭、竹子製作,濃縮著古早社會的智慧與技藝。

宜蘭正福茶園手揉製茶
游正福示範傳統的手揉製茶工法

「除了探討工藝技術的轉變,我也想從茶的味道來回溯時代的記憶。」游正福解釋,社會變遷帶來的飲食習慣調整,也影響著茶風味。

過往農工業時代,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趕快工作,食物調味重,搭配的茶厚實帶澀,因為沒有時間慢慢品飲,得喝完能馬上回甘直接上工;到了後工業時代,勞力工作人口下降,大家開始注重清淡養生,更能悠哉品茶,因此當代流行的茶多偏輕盈淡雅。

「我們喜歡用茶的味道轉變來說故事,讓人們了解時代背景如何影響茶味。」游正福將台灣的歷史進程跟社會變遷揉進茶葉裡,沏出有時代感的茶滋味,用味覺連結歷史跟記憶。


輕啜一口帶著花蜜香的紅茶,品味溫潤茶湯牽引的文化社會變遷

把低海拔紅茶變厲害

游正福一邊用茶講宜蘭故事,一邊為我們斟上香氣撲鼻的「花蜜香紅茶」,這款正福茶園的暢銷茶葉,其實是游正福反覆與市場溝通,且歷經家庭革命後,才誕生的產品。

「市場覺得低海拔的紅茶怎麼會好喝,長輩又覺得應該要做高單價的烏龍茶而不是紅茶,當初真的是面臨內憂外患。」回憶起剛開始接手家業時的挫折,游正福不禁苦笑。

但他不畏挑戰,運用在科技業訓練出來的處事邏輯投入茶葉製作;他點出,上一輩雖然具備一身製茶好手藝,但過往生產模式多聽從農會跟改良場指導,做不出品牌特色,他返家後開始一一盤點既有的資源跟條件,進而抓出市場定位。


將自己科技業的工作經驗帶進家傳茶園,游正福調整製茶過程讓低海拔紅茶變好喝

他將自己的創新思維,搭配父親的紮實製茶工藝,調整茶葉製程,運用烏龍茶的工法帶走紅茶的澀味,製作出有花蜜果香,且久泡不澀的「功夫紅茶」,成功打響宜蘭茶知名度,翻轉市場對低海拔紅茶的刻板印象,也因產品熱銷而獲得了父親認同。

形塑新的宜蘭味

「回來後我發現,必須要有傳統才能創新!」游正福相信,開創新市場不能只靠天馬行空的想法,必須整合家中傳承的深厚製茶技藝才可能加成放大;四代製茶所積累的工藝,正好讓他能發揮內心的工程師魂。

游正福把他對研發的熱愛,投入製茶的十三道製程中,持續思考要如何修正並加入不同風味,或是結合其他產品。「茶葉工藝是我們的強項,因為有技術,我們才知道能如何在食品加工中發揮茶的本質。」

2019年,正福茶園攜手同樣深耕宜蘭的精釀啤酒品牌吉姆老爹,推出紅茶啤酒「白鷺」,融合本土小麥及清淡花蜜香的台茶17號,入口先是清爽花果香,再由麥味牽引出回甘的茶香,上市後佳評如潮,獲得多家知名連鎖飯店引進販售。

游正福也積極推廣宜蘭茶與宜蘭特色美食的搭配,例如配糕渣可以去油解膩,搭羊羹又能化甜為甘,形塑更有特色的在地茶食文化。「希望茶葉能更生活化,在精品跟手搖飲中間走出新的方向!」

返鄉超過十年,游正福持續深究宜蘭的茶文化傳統,覺得「自己更像宜蘭人了」;他將對家鄉的認同、對土地的熱愛,注入有機栽培的茶葉,沏出一杯又一杯噴香的好茶,還有說不完的在地故事。

(採訪/撰文:Yining Chen)

深入品味在地台灣味:

Recommendation 熱門行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