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生活

SAiOLOGY

line
劉克襄-雲嘉南筆記|美麗的欒樨之約

劉克襄-雲嘉南筆記|美麗的欒樨之約

玩家觀點
2021/09/28
口湖服務中心旁邊的蓄洪池,岸邊有不少欒樨。

本地人稱此植物為鯽魚膽或闊包菊,當我提到它的廣東名字時,有點牛頭不對馬嘴。但或許是稱呼不同,對它的認知因而從差異開始,甚而在這一理解和接觸下,發展出對這植物不同距離的生活情感。

劉克襄雲嘉南筆記雲林口湖欒樨
生長在海濱沙地濕地的欒樨,青翠的葉片帶著涼意,港澳一代常用來製餅蒸粿。(Photo/口湖遊客中心)

欒樨是藥草植物,嫩葉帶有清香。昔時在香港各地行山,特別會注意。海岸溼地交界區域普遍生長。農曆四月佛誕節左右,紫花盛開之前,廣東人會採此葉搗碎,拌和糖、糯米粉,加水搓成麵粉糰。再經過倒模成形,蒸熟為粿點。一般常見小魚或圓餅造型,據說有暖胃、去油膩和癪滯等功效,類似艾草粿。

香港一些老城的小食檔過去都會擺售,稱為「蒝荽餅」或「芫茜餅」,有時也寫作筆畫繁瑣的「欒樨餅」。同一粿點,竟有多種名稱,讓人混淆。但最後之名,或許才正確。原來,闊苞菊別稱欒樨,惟「欒樨」二詞字體艱僻,以音近的「蒝荽」代替,結果又跟「芫茜」弄混淆了,造成此一曲折的誤會。

劉克襄雲嘉南筆記雲林口湖欒樨
將欒樨的葉片從樹枝拆下、洗淨,再打成汁,便可揉入麵團。(Photo/口湖遊客中心)

除了製作欒樨餅,供人食用。後來又有人發展出九層炊和慕斯之類的食品。早些年在香港,遍尋不著欒樨粿時,我還專程跑到澳門。

欒樨在雲嘉南海岸塭仔和沼地普遍生長,但我們對欒樨的使用,顯然還未開啟。

我因而建議可否試試,在合宜的季節摘其葉,嘗試各種食用方式,增加地方產業的豐富性。口湖服務中心蔡云姍經理熱心公益,服務鄉梓亦有口碑。但此時我更欽服她對新產品研發的積極態度。我才提出建議,當日她馬上和夥伴一起摸索,不僅製作糕點食品,還嘗試入菜,以及當做飲品。(延伸閱讀:顧瑋專欄|慢火烹熟,台灣味

雲林口湖遊客中心欒樨產品
雲林口湖遊客中心的蔡云珊經理帶領團隊開欒樨的加工應用,打造創新在地風味。(Photo/口湖遊客中心)

從她的觀點,這是小時便熟悉的,漂亮的紫花植物。如今能夠進一步互動,發展出良好的產業可能,這是上蒼最美好的禮物。我自是期待,未來能有更多相關的產品問世。在這個充滿熱情動能的明媚海岸,蔚生出精彩的風物內涵。(延伸閱讀:用寶島的氣味 安神定心

欒樨來了,從口湖出發。

雲林口湖欒樨蛋糕
加入欒樨烤成的蛋糕,聞得到草葉的清涼香氣。(Photo/口湖遊客中心)

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登,原文刊載於劉克襄臉書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。圖片來源:口湖遊客中心蔡云姍經理。

在地作物的創新演繹:

Recommendation 熱門行程